2023年A股退市股票盘点,哪些公司黯然离场?今年退市的股票有哪些
5天前 10 0
2023年退市股票名单
截至2023年12月,A股市场已有超过40家公司被强制退市或进入退市整理期,创下历史新高,以下为部分代表性退市股票:
财务类退市(连续亏损或营收不达标)
- *ST凯乐(600260):因2020-2022年连续三年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
- *ST紫晶(688086):科创板首家因财务造假被强制退市的公司。
- *ST泽达(688555):同样因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规被终止上市。
- *ST宜康(000150):因连续多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触及退市标准。
交易类退市(股价低于1元或市值不达标)
- *ST大通(000038):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
- *ST新海(002089):因股价长期低迷,最终被强制退市。
- *ST中昌(600242):因股价持续低于1元,进入退市整理期。
重大违法类退市(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
- *ST博天(603603):因虚增利润等违规行为被强制退市。
- *ST计通(300330):因财务造假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其他退市情形(如破产重整等)
- *ST辅仁(600781):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退市。
- *ST吉药(300108):因重整失败,最终被终止上市。
(注:以上名单仅为部分案例,具体退市股票以交易所公告为准。)
退市原因分析
财务造假与信披违规成主要退市诱因
近年来,监管层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加大,如*ST凯乐、*ST紫晶等公司因长期财务造假被强制退市,体现了“零容忍”的监管态度。
面值退市机制加速市场出清
随着注册制推进,市场资金向优质企业集中,部分业绩不佳的公司股价长期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规则,如*ST大通、*ST中昌等。
营收不达标与持续亏损
部分公司因行业低迷或经营不善,连续多年亏损,如*ST宜康、*ST吉药等,最终因不符合上市标准被退市。
破产重整失败
部分公司尝试通过破产重整自救,但若重整失败(如*ST辅仁),仍难逃退市命运。
退市新规的影响
提高市场质量,优化资源配置
退市新规加速了“僵尸企业”和“壳公司”的出清,引导资金流向更具成长性的企业,提升市场整体质量。
强化投资者保护
退市新规要求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减少财务造假行为,同时退市整理期制度给予投资者缓冲时间,降低损失。
促进长期价值投资
随着退市常态化,市场投机炒作减少,投资者更关注企业基本面,推动A股向成熟市场靠拢。
投资者如何应对退市风险?
- 关注财务指标:避免投资连续亏损、营收极低或负债率过高的公司。
- 警惕低价股:股价长期低于1元的股票存在面值退市风险。
- 关注监管动态:留意交易所的风险警示公告,如*ST、退市风险警示等。
- 分散投资:避免重仓单一高风险股票,降低退市带来的损失。
2023年A股退市数量创新高,反映出监管层对市场“优胜劣汰”的决心,随着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A股市场将更加健康、透明,投资者需提高风险意识,理性投资,避免踩雷退市股。
(全文约1500字)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具体退市名单以沪深交易所公告为准,如需更详细的数据,可查阅证监会或交易所官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