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股神”林园再受挫?数只产品净值近乎腰斩 除了股票还在布局可转债
8个月前 (05-01) 22 0
有“民间股神”之称的林园一直在A股市场上颇受关注,而他也常语出惊人引发热议。
细数林园的经典语录,前有“亏了活该,我不会向你道歉”,再有“司机保姆身价上亿”,后有“求人加仓”等,以他的投资能力、自曝身价、持股茅台、对市场的看法等发表惊人之语,有人质疑他的真实性,也有人认可他的投资能力。
林园的言论在业界激起千层浪,也引发大众对林园投资旗下产品业绩的关注。据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当年曾怒怼投资者的林园,旗下产品亏损似乎还在不断扩大,多只产品的净值以跌至0.5上下,年内业绩来看,林园投资旗下产品收益基本告负,平均收益为-6.13%。
从最新持仓上看,也能在上市公司一季报以及相关公告中窥知一二,行业上看,林园看好医药、电子、通讯等多个领域,这也对应了此前林园曾公开表示,“自己对白酒行业已经不关注了,未来二十至三十年,只看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三种疾病相关的老龄化赛道。”
林园投资多只产品净值近乎腰斩
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基金经理的产品更引发关注,从林园旗下多只产品表现来看,“民间股神”似乎不神了。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林园投资存续运行中的产品共有261只,其中,“林园投资312号”净值跌至0.54,2021年8月成立近三年以来已亏46.34%,另一只“林园投资308号”净值也跌到了0.54,成立以来亏损45.77%。此外,林园旗下产品还不乏五毛基的身影,如“林园投资303号”、“林园投资231号”等等。
即便如此,拉长时间线看,林园投资业绩仍是佼佼者。截止2024年3月末,林园近十年收益达679.65%,近十年年化收益达22.8%,是“双十”私募基金经理的第一名。
结合成立日期看,据了解,2020年之前,林园投资管理的基金不到60只,从2020年开始,林园开始大量新发,那些巨亏的基金集中成立在2021年三季度前后。林园早期的产品业绩表现不俗,不少产品年化能达到15%-20%左右。
年内业绩方面,林园投资一季度的投资回报并不如意,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亏损最大的是“林园投资210”号,净值跌幅为15.39%,“林园投资32号”年内亏损7.78%。整体来看,林园投资旗下产品多数收益告负,平均收益为-6.13%。
林园最近在买些什么?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的密集披露,记者发现林园频频现身其中,除了买A股外,林园还布局可转债。
4月25日,华瓷股份公司披露了2024年一季报,林园投资现身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以32.02万股的持仓量,新进成为该公司第四大流通股股东,按一季度末的15.24元/股计算,持仓市值为487.98万元。
不过,林园投资作为一家百亿私募,从持仓市值看,持有该公司市值不到500万,持仓量较小。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一家从事陶瓷制品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打造了华联、红官窑和火炬三大中国驰名商标品牌。
除了投资股票,在可转债领域,林园是较早涉足可转债投资的百亿私募大佬,早在2019年,林园就表示自己持有较多的可转债,林园当时认为100多元的可转债是具备高性价比的优质资产,适合长期持有。
根据对2023年可转债年报数据的详细梳理,记者发现林园投资旗下的产品共现身7只可转债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可转债主要涵盖了汽车、电机、通信以及医药器械等多个领域。
根据可转债此前披露信息也可以发现,林园在可转债方面的布局是长期主义,例如宝莱转债,在其2020年9月挂牌之后不久,林园就已经建仓,并且这些年一直坚持持有。
林园认为医疗本质上是可重复消费的消费品,尤其是需要终身服用的慢性病药。而同样的道理,在医疗器械行业,他认为,这个行业更像“耐用消费品”逻辑。
不过,在投资偏好上,林园对中药领域情有独钟,他较早的投资都是围绕中药展开。比如,片仔癀、同仁堂、达仁堂、东阿阿胶、华润三九、昆药集团、江中药业、以岭药业、广誉远等知名中药企业为业界传播较广的林园投资清单。
新股申购领域也频繁出现林园的身影。不过,对于频繁参与打新,林园曾表示,在A股市场通过打新的赚钱概率较高,对于一些不能完全研究明白的公司,通常是在新股上市当天就会选择卖出。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林园投资旗下产品今年以来积极参与新股申购,成功获配11只新股,获配金额合计2571.38万。其中,有10只上市首日股价都实现了上涨,有6只甚至翻倍。
具体来看,林园获配金额最多的公司是上海合晶,获配数量为35.73万股,获配金额为809.59万元。上海合晶是中国少数具备从晶体成长、衬底成型到外延生长全流程生产能力的半导体硅外延片一体化制造商,主要产品为半导体硅外延片。
另外,在林园获配公司中,上市首日股价涨幅最高的是肯特股份,涨幅为258.62%。该公司一直致力于新材料、复合材料的技术研发,是集科研、开发、生产和营销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