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2.0时代”到来 产业链“多点开花”!氢能纳入能源法审议 与三大能源同级管理
8个月前 (04-30) 10 0
2024年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将进入放量提速期。
4月28日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氢能产业成为今年中关村论坛上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专家普遍认为,为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攻克“制、储、输、用”等环节难点;探索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并加强政策支持,构建氢能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加速进入“氢能2.0时代”。
受此消息影响,4月29日,A股氢能板块集体大涨,昊志机电涨超15%,力源科技涨超10%,科力远、海鸥股份、天顺风能、格林美、冠城大通涨停,明阳智能、中天科技、金博股份、美晨生态等跟涨。
氢能纳入能源法(草案)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以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绿色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万辆,加氢站保有量将超过1000座,绿氢产能将接近100万吨,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
近日,氢能正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定调扶持必要性。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将氢能正式列入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同级管理,自4月26日—5月25日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激发“氢”动力
产业链“多点开花”
近年来,氢能的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产业链中下游实现“多点开花”。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达速试跑,实现全系统、全场景、多层级的性能验证;全球首个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公开亮相,攻克可移动化气体痕量高精度分析技术的难题;国家能源氢储运创新平台组团上阵,推动我国氢储运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业链自控。
未来产业加速赋能,氢能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探索“AI+氢能”的行业智能化之路。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宇表示,人工智能与氢能的跨界融合创新有着重大的示范效应,随着人机协同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与氢能的“两能”融合将助力达成“双碳”目标,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和智能化发展。
近日,不少氢能产业链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相关氢能布局及技术储备情况。
联美控股与爱德曼通力合作,瞄准未来氢热电联产应用场景,目前相关技术推进顺利。制氢、储氢作为氢能利用的重要环节,公司积极储备相关技术。
凌云股份表示已和部分客户开始共同研究PE管输氢,PE管道输氢在理论上具备可行性。公司生产的电池壳可以应用于氢能源燃料电池,并积极参与了相关客户的设计、生产。
广汇能源的氢能示范项目全面进入到试生产运行阶段,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储氢+加氢+运氢+用氢全线贯通。
中国宝安表示贝特瑞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专用碳材料已在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上使用。
24只氢能概念股
一季报业绩高增
国金证券表示,2024年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将进入放量提速期,燃料电池汽车及绿氢项目落地均将大幅加速,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制造是目前的两条主线。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氢能概念板块已有278家公司发布一季报,其中124家业绩增长,19家扭亏为盈,整体报喜比例超五成。其中凯大催化、富瑞特装、中持股份、青达环保等24股一季报净利润翻倍。
富瑞特装在2023年业绩逆转,实现盈利1.47亿元;在扭亏为盈的情况下,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达1980.57万元,同比增长629.29%。公司在氢能源方面有高压氢阀类产品对外销售,并正在进行氢燃料电池车用液氢供气系统及配套氢阀、氢燃料电池系统部分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工作。
青达环保一季度净利润约630万元,同比增加500.16%。公司建设规模拟为交流侧装机容量90MW,配建20MW制氢设备(不含储氢)的项目计划于2024年12月15日前建成并全容量并网。
海鸥股份2023年净利润增长15%,在手订单超36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288.67万元,同比增长483%。公司表示,将推进建设海鸥氢能研发实验室,逐步在氢能领域寻求新的发展可能性。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