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复活”生意的启示与挑战
9个月前 (03-31) 20 0
清明将至,“AI复活”亲人成了热门生意。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可见,AI复活类商品依据服务层次有不同定价,从让老照片动起来到可进行实时对话的数字人,标价从10元左右到数千元不等。
AI复活是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在虚拟空间中模拟逝者形象、声音甚至行为,为用户提供与逝者“再见面”的体验。它也被一些网友称作“赛博招魂术”,在现实中争议不断。这一生意的兴起,与大模型带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进步密切相关。“大模型如何从烧钱变成挣钱”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AI复活生意给大模型的商业应用带来哪些启示和挑战?
要对技术进步有信心。
技术创新和突破是AI复活实现商业化的关键。2020年初,纪录片《遇见你》在韩国某电视台首播,内容是一位韩国母亲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与早逝女儿的“久别重逢”。此项目历时8个月,耗资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79万元。这样的AI复活术成本太高,显然无法实现商业化运作。而短短几年后,AI大模型的技术突破就让相关成本大幅度降低,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当前,AI复活仍面临许多技术挑战。比如AI复活的数字人往往缺乏人类情感和复杂反应,与其互动总带有不真实感。《流浪地球》电影中,图恒宇尝试将女儿转化为数字生命的故事极具吸引力,展现了人类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永生的渴望。但现实中,AI要达到自然交互的真实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遥望未来,更先进的技术,势必解锁更多元的商业图景。
要对用户体验有理解。
清明祭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AI复活生意在清明节前的兴起表明,特定的应用场景能激发新兴的市场需求。AI企业应当探索那些能够触动人心、满足实际需求的商业化场景,为技术应用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
以数字人技术为例,在情感慰藉方面,它可以帮助人类以新的方式缅怀和纪念逝去的亲人;在文化传承方面,它可以让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让用户在互动中体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技能培训方面,它可以通过数字人老师的“一对一”教学,以更高效率和更低价格满足人类的学习需求。对用户体验有深入理解,对用户需求有精准画像,才能帮助相关企业目标明确地提高AI的各项能力,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要对法律风险有防范。
AI复活触及个人肖像权、名誉权,擅自使用就是不尊重逝者权益。目前,网上已出现多起未经家属同意AI复活已逝明星而被声讨的案例。此外,AI复活也可能成为诈骗工具,被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做AI复活生意的商户为规避风险,会在接单时就进行资格审核,只为逝者亲属提供服务,并进行关系确认和形象授权。
我国民法典第994条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在管理规范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对企业来说,做AI生意一定要从程序和技术上做到合法合规,才能有序发展。
在AI复活术的商业实践中,技术红利和次生灾害同时发生,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共同特征。面对人工智能的兴盛,我们既要正视其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又要从技术、法律、伦理等多方面进行审慎考量和合理规范,让新兴技术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